Fraser Xu Thoughts on life and code.

我为什么不选择校园招聘

直接回答题目问题的话,答案就是,技术不过关,这个绝对没有什么理由好找。

写这篇文章的想法来源于前几天帮电商专业的一名好友去参加阿里巴巴集团校园招聘的前端面试。因为好友和她的朋友报了名参加,通过了第一轮简历的筛选,被通知参加正式的笔试。但是因为都不是信息技术相关行业的学生,所以对于所选职位可能欠缺相关的技能,有一位直接就不想去了。但是另一位(也就是找我的那一位)是阿里巴巴的忠实粉丝,一直都抱有进入阿里的决心(这个还是相当佩服的,有明确的方向就该鼓励),所以她不管是否成功,铁了心的要去笔试,然后我就被拉了过去。。拉我过去的原因比较简单,我就是个搞前端(菜鸟)的。。

其实一直都没有去参加什么校园招聘的想法,但是好友要帮忙,加上自己也还是想去看看校招到底在搞些什么,所以最终还是去了。也就对校招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笔试地点在华科最大的自习室之一的西十二教学楼。虽说咱离华科相当近,但四年了还是第一次真正进入他们的教学楼。进去之后找到了考试的教室,一开始不让进,因为要查看相关的证件。(忘了讲我是替一个女生代考。。。)但后来跟主考的人在门口通过一定的“外交手段”,神奇的让我进去了。我拿到试卷的时候考试已经开始了,考场的气氛跟平时参加考试无异,大家都埋头认真的在考试。我就比较轻松了,过来打打酱油。

简单做了下阿里的前端笔试题,一看,还真简单。做起来,还真不会。。虽说自己在实习单位做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大部分时间用的都是jQuery的库,题目大部分考原生js,不知道怎么做了。然后就是一些简单js类的实现,一些基本的前端组件和HTML+CSS的基础知识,加上最后还有个前端性能优化的题(这题还做的不错)。

交卷的时候也看了下周围的人,有本科的也有研究生在读的。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两个题没做。自己交的时候也有底,做成自己那样肯定没法过。

但这酱油还是没白打的,知道了自己在基础知识上的不足,得好好补补。

如果不考研,铁了心要毕业就找工作的人肯定知道,这几天各种校园招聘如火如荼的在进行着。可能自己所在的学校比较烂,很多同学(包括自己在内)都感觉动静不大。但是如果有在其他重点高校同级同学的人,肯定或多或少会知道这么个事,很多知名企业现在这个时候正在各个高校进行校园宣讲会,带来了各自公司12年的秋季招聘会,什么华为,什么中兴,什么IBM ,什么百度。。。一大堆牛逼企业。我们学校还真一个没有。。。

那么校园招聘是什么,和社会招聘又有什么区别呢?“知乎”了一下,发现了一个不错的答案,这里就直接贴过来了。

  • 从目的上看,校园招聘一般会有很多的高校宣讲会,所以在招聘人才的同时宣传公司也是很大的一个目的(常常看到有人说某某公司今天在校园招聘中基本没招人还组织了好多宣讲会,意义就在于宣传公司)。
  • 从流程上看,校园招聘有大多有统一的流程,从网申到笔试到面试都会有时间节点,错过了基本就没机会。而社会招聘则是有什么职位需求就挂在网上等待合适的人出现,有可能好久都没有合适的人所以过了挺久去应聘还是有可能通过的。
  • 从要求上看,校园招聘面向的都是在校学生,对于职位相关的经验和具体业务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主要看其在该职位方面的感觉,学习能力,个人的性格等等因素。而社会招聘基本在职位要求中就有几年的相关工作经验的要求,更看重该职位的经验,具体业务能力和之前工作表现。
  • 从进入以后的工作看,校园招聘进入公司后以学为主,一般会有相应的人带着,前期公司也是以培养为主要目的,不会立即要求承担起一定的职责。而社会招聘希望的都是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招进来希望能不用教立马使用。

搞清楚了什么是校园招聘,接下来进入正题,我为啥不去参加?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参加校招,自己的一些优势就完全丧失了。根据校招的基本流程来走,首先是提交简历,这个还好,被干掉的机率较低。但是到了笔试,就是看硬实力的时候了。自己并非科班出身,这个时候被拉出去和那些专业的班子一起参加考试,以现在的实力,还真过不了这一关。面试是在笔试之后,所以这个过程很有可能就没有机会能够参与了。

我不参加校园招聘,但不代表我不想找合适的工作。

这里我来讲讲自己的一些小渠道。首先就是微博了(好吧,Weibo again...)。大概一个月前,微博上关注的一个大牛分享了他们公司的一些招聘信息,其实是不招实习生的,但我还是私信过去了,他给了我他所在公司HR的联系方式,然后我根据联系方式将简历投了过去。

2天之后我就收到了他们成都地区HR的电话。然后对我进行电话面试,对方告知我会在一个星期内对我进行几次电话面试,目的是对我的综合素质做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没有任何技术方面的考察的。谈话的内容也主要是对我之前的实习经历,学习过程,兴趣爱好方面的了解。他们对我抱有兴趣有一个原因就在于我是学英语的,这个也在之前的一些面试过程中被多次当作亮点提出来。在他们看来,英语专业的人能去计算机领域发展,并且完全靠自我学习,还是能说明一定的问题的,学习能力有保障,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兴趣了。做好一件事兴趣很重要,尤其是程序开发类的工作,兴趣是保证高质量代码的基础。

个人觉得他们对我的第一轮面试还是比较满意的,而自己也特别喜欢这样的面试。一个公司招聘人,如果单纯的只看技术,而忽略员工的综合素质,对于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这样招聘的很有可能是只会做事,甚至是只会考试的人,而不会真正的融入到公司中去,也不会有什么更大的作为了。因为面试过程未设计到太多的技术问题,加上HR又是一位年轻的OL,所以整个还是比较轻松的。第二轮面试就要考技术了。HR给我发了一份作业,我特别喜欢他们的名字,"HOMEWORK",意为家庭作业,看起来特别亲切,不会像其他死板的公司一样丢个试卷给你。

他们会留给我3-4天的时间来单独完成这份homework,然后他们会把我的作业提交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审查,最后给我答复。

现在的我人没在成都,结果就很明显了。但这次面试的过程真的是特别的享受。有别于其他一些公司的地方在于,我人在武汉,公司地点在成都,他们没有要我直接过去面试,而是先进行电话面试,网络笔试。我觉得这是对于求职者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因为求职者很可能因为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而白跑一趟。另外,能够进行网络笔试,也是对求职者的一种信任,我相信这是考察求职者诚信的另外一种方式。补充说明一下,他们发给我的homework,我在google上找到了答案。。。但最后还是自己做的,虽说没过,但还是觉得自己这么做是相当对的。

回头查了下公司的相关信息,是一家总部在美国的外企,专门做IT咨询的,服务对象只面向全球1000强企业,以其面试过程之难而闻名。怎么个难法?面试过程平均用时1个月,其间会有3-4轮面试,包括电话面试,homework网络笔试,现场结对编程笔试,综合能力考察。Boston Times对其还做过专门报导,面试难度高于Google和Facebook.

好吧,讲这个是安慰自己不是不够牛逼,是对方太牛逼。但这次面试过程也坚定了一个自己加入外企的决心,那种环境才是自己想要的,好好奋斗吧少年!

除了微博这个平台,其他的应聘平台相对就比较有针对性了。可能只针对某个领域,做互联网的原因,我们这个圈子在网络上还是比较活跃的。偶然在V2EX(way to explore)上发现了几则招聘启事,而且都是招聘前端工程师的。没有过多思考就投了过去。做互联网的人之间还是有共性的。招聘者本身就跟自己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摄影,linux,vim,twitter等等,真的是因为喜欢才在一起。大多数也都是年轻人,叛逆的心理还是有的。。。于是每个招聘的加分选项里有就多了“非党员”三个字,我就不幸中枪了。。但是这不影响你的面试,这个可能说只是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式,不存在任何的针对性,党员与否没有任何影响。还有可以看到各种招聘的标语,“寻找不折腾会死星人”什么什么的。。。年轻人该有的热情可以从中找到,当然对技术的热情也是互联网企业的支柱。这正是自己之前实习单位所没有的。一直以来,自己走的什么路,都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来的。不会勉强自己,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为明天可能就是我的最后一天了,我有什么理由不去我喜欢做的事!

我之参加的招聘和校园招聘的区别,想必也很明显了。

我觉得企业的校园招聘跟天朝的高考制度无异,一堆人报名,考试,然后根据考试结果招人。个性化在哪里??我们经常会抱怨高考,缺乏人性化的措施,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成绩不好完全不代表没有能力和潜力,很有可能是不会考试,不喜欢考试。而四年后似乎又遇到了同样的局面,发挥不好就很有可能被一棍子打死。

四年前是没得选,但现在,摆在面前的校招是我不愿意去接受的,所以我也不会去选择用他来实现所谓的人生梦想。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个段子,内容为:郭靖,给人的印象就是笨头笨脑的,但是得益于一大堆奇人的培养,最终成为一代大侠;王重阳,一代宗师,教了七个徒弟,但七个都没有太大的作为。中国大学的扩招,结果也会如此。

再看一段新闻“盛和摩根斯坦利校园招聘遭到包括哈佛和普林斯顿在内的名校学生抵制。学生们在会场高喊高盛的作为违背学校座右铭,并陈述高盛的种种劣迹。示威学生高喊高盛以华尔街金钱文化向学生洗脑,呼吁参加说明会的学生反思,大学教育是为了国家和社会,在华尔街工作是浪费才能。”当学生看重的不只是钱,而是责任,而是国家,这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吗?

大道理谈不好,只能分享分享自己的一些经历,吐槽吐槽。当然,不否认校招确实可以招到人才,只是自己真的实力不够而已。也不想多谈了,。到这里就完毕。

以上就是我不选择校园招聘的原因了。“元芳”们,你们怎么看?